烏當新聞網烏當新聞網

二月旺財不一般,好3,人也旺有啥老人做件事講究初一說

推薦語:二月初一不一般,老人說:“做好3件事,人旺財也旺”,有啥講究

時間過得很快,兔年的正月已經接近尾聲,而農曆的二月也馬上就要到來。而人們在感歎“時光流逝”的同時,還得加倍努力去工作,去獲得財富和好運。

相對於正月二十九的“晦日”,二月初一卻是不一般的,因為按照民間的說法,明日是“中和節”,所以對於中和節的到來,老人認為至少要“做好三件事,人旺財也旺”。那麽這句話是啥意思呢?



什麽是“中和節”:

關於中和節的由來,這在民間文化中,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,它相對於人們所知的“二月二、清明節”來說,更是名不見經傳。但是這中和節的存在,自然也是有理由的,因為這一天也是不一般的,並關係到人運和財運。

根據一些曆史資料記載,中和節的起源來自於唐朝,據說是唐德宗李適創造的。在當時,唐德宗李適已經改元“貞元”。

當唐德宗李適平息了叛亂之後,龍顏大悅,於是就召集大臣,提出了他的想法,他認為:三月有“上巳節”,九月有“重陽節”,而二月卻沒有一個節日,於是就征求宰相李泌的意見。

而宰相李泌認為:

廢除正月最後一天的“晦日”,並確定二月一日為“中和節”,並確定了很多的民間活動,比如說這一天要“獻農書”,還要相互贈送“種子”,用春酒來“祭祀勾芒神”,以祈禱豐收等多種活動。

所以那時候中和節也是一個非常喜慶,並忙碌的節日,其熱鬧程度自然不亞於過年的。



中和節的習俗文化:

至於中和節的習俗文化,唐德宗在和大臣商量的過程中,就確定下來了重要的幾條。雖然這幾種習俗並沒有流傳到今天,但是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,自然是歡天喜地的一件大事。

因為在古時候,一些娛樂活動都是很有限的,而隨著一些節日的逐漸變多,百姓們在閑暇之餘也有了更多的“娛樂活動”。

1,節日放假。

節日放假

在中和節這一天,唐德宗李適規定,除了做一些娛樂互動在,還要放假一天,以保證官員們隨時隨地的去遊玩。

而唐德宗這樣做的目的就是,讓百姓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解放,讓他們減輕一些壓力,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們的生活節奏,以享受太平盛世。

⒉節日宴會。

在這一天裏,是有很多節日宴會的,並且還有各種娛樂活動,比如唱歌、奏樂、舞蹈、打馬球等項目,而那時候最流行的舞蹈就是“背冰”了。

⒊賜尺賜衣。

在這一天的時候,皇帝給大臣們丈量衣服的尺寸,並賞賜給他們衣服,以顯示皇恩浩蕩。而在民間裏,大人們則是給孩子們做衣服,以預示著新春的美好。

⒋獻生子。



這裏“生子”是種子的意思,在過去的時候,種子是非常珍貴的,而人們都以相互贈送種子為榮。而在中和節這一天,一些五穀雜糧,瓜果蔬菜種子都可以互相贈送。

“做好3件事,人旺財也旺”:

第一,飲酒。

在中和節這一天,也是老百姓的祭祀活動,是“用春酒來祭祀勾芒神”的,以祈禱在新的一年風調雨順,糧食豐產。



因為在古時候,老百姓都是靠種地來維持生活的,而他們認為莊稼的豐收,是靠民間傳說的“勾芒神”來掌管的。因此他們用自己釀造的“春酒”來祭祀。

但是流傳到現在,一些民俗文化已經消失,但是對於二月初一飲酒的習慣卻流傳了下來,所以在這一天飲酒,也是好事情。

第二,護生。

所謂“護生”,就是放生的意思。而俗語“不打三春鳥,不吃四月魚”也是由此流傳下來的。所以在二月初一這一天的時候,老百姓不僅不禍害小動物,而且還要做放生的事情,以獲得功德。

因為春天是萬物複蘇,草長鶯飛的季節,它不僅符合自然規律,也正是動物們繁殖的時候,而這時候我們老祖宗做得非常好的。

勸君不吃四月魚, 萬千魚仔在腹中 ,勸人不打三春鳥 ,子在巢中待母歸 。”

相反到了現在,一些人不顧動物的繁殖,反而做一些違背於天地、違背於自然的事情,而這樣做恰恰是毀功德的。

第三,吃素。

而到了這一天,老祖宗認為這一天是禁葷的。因為老祖宗認為,“吃五穀吃五果”,並適當吃肉,才符合自然界的規律的,如果隻吃一種食物,長期也會得病的。

而現在的一些慢性病,比如糖尿病,高血壓,血脂稠等,就是因為人們的飲食不合理而導致的。

所以老祖宗認為,這一天是要吃素的,而吃素的目的自然也是講究五行的平衡,以達到健康的目的。

至於中和節,它雖然是古老的一種文化習俗,但是對於人們來說,其寓意也是非常大的,所以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習俗文化自然是符合自然規律的。

赞(4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>烏當新聞網 » 二月旺財不一般,好3,人也旺有啥老人做件事講究初一說